都市“囤积狂人”:储物柜塞满衣服 不舍扔包装盒

寻仓记 2023-11-28 18:24:11
衣服、书籍、纸张、信息……他们把这一切都尽可能据为己有,然后几乎永久保存,任凭这些占据了房间和硬盘。囤积症的背后几乎都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的影子

都市“囤积狂人”:储物柜塞满衣服 不舍扔包装盒

 

中国新闻周刊

 

 

  衣服、书籍、纸张、信息……他们把这一切都尽可能据为己有,然后几乎永久保存,任凭这些占据了房间和硬盘。囤积症的背后几乎都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的影子

 

  下午253,有人从王星星的淘宝店拍下了一件衣服。那是一件法兰绒的套头衫,衣服的右侧从腋窝以下开叉,后摆远长于前摆。王星星用“奇怪”来形容这件衣服。这件衣服标价一百多,挂了快一年,这次的买家二话不说就拍下了。

 

  王星星算得上是“囤积狂人”,类似这样“奇怪”的衣服,她囤积了很多。喜欢淘东西,网上、实体店,都会去买,对塞满衣橱、床头、乃至床底下储物柜里的每一件衣服都如数家珍。不舍得丢掉,但衣服实在太多了,有些“很难有机会再穿”,她把它们分类、拍照,挂在自己销售日本代购品的淘宝店上,期待有人问津又担心被买走,心情忐忑又庆幸。

 

  快递的包装纸盒、购物袋、礼盒丝带,王星星把它们都收集起来。她用珍视艺术品的态度看待每一件跟自己有缘分的物品。把包装盒整整齐齐地码起来,放在房间的一角。一室一厅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,但门后、客厅、床底下,还是塞满了东西。“我只是无法忍受把它们直接扔进很脏的垃圾桶里,即便只是一个快递物品的盒子。”王星星认真地说。

 

  “哪一个你会舍得扔掉呢?”

 

  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,人们还不舍得扔掉旧的没用的东西,造成了大量囤积,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。心理学家认为,这是一种心理疾病,学名叫“强迫性囤积症”,俗称“囤积狂”,从其词源来看是指“无节制囤积的兴趣”。这是目前对“强迫性囤积症”的定义。根据医学上的解释,这是一种病理学上的症状。焦虑、压力、抑郁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囤积。而较为严重的囤积症患者,不仅舍不得扔掉一张纸片、一个矿泉水瓶,甚至会无意识地从垃圾堆里翻找东西,把它们搬回家里,直到居住的空间被这些杂物占满。

 

  在美国,强迫性囤积症患者人数众多,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。一个相对广为人知的病因方面的探究,是美国心理学家将患者的大脑与一台电脑扫描仪相连,让患者看信件,然后决定是否撕掉。研究证实,患者大脑中的前额脑区底部和海马状结构与囤积行为有关。但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。目前为止,唯一能够有效控制症状的方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。一些心理机构帮助患者训练扔东西,开展旅行、增强锻炼以转移注意力等。

 

  但在时下的中国,更多的所谓“囤积症者”并不是指这种病理学上的“症”。更多指向的是一种都市化的生存状态。人们囤积化妆品、旅游纪念品、衣物、有时候甚至隐隐带着一些夸耀和认同的成分。

 

  “我这算是囤积癖吗?很严重吗?”参观过王星星的房间后,在小区附近的披萨店里,王星星认真地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记者。

 

  这是一个满满当当的家。旁边的储物柜里塞满了各种品牌的化妆品和护肤品。几年前,房子刚装修好搬进去的时候,王星星还坐在摇椅上、靠着靠垫看书听音乐。但现在,这把摇椅被五六个颜色、样式各异的靠垫占据。王星星的活动场所转移到一旁的沙发上,那里有些出人意料地留出了一部分空间。

 

  “怪只怪这些卖靠垫的,太多了,太好看了,”王星星看看摇椅,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你看看,都那么可爱,哪一个你会舍得扔掉不要呢?”

 

  王星星走进卧室,打开衣橱门。里面塞满了冬季的衣服,有些叠得整整齐齐,少数几件凌乱地散在最上面。还有几十件衣服没有叠,但按一顺的方向整齐地搭在床头。王星星说,她所有的衣服和鞋子,都像经过扫描过一样,存在脑子里。哪件搭配哪件,适合什么时候穿,她在心里,“基本上都知道。”

 

  最近流行一本叫《断舍离》的书,提倡丢弃不需要的东西、简化生活方式。一篇名为“《断舍离》:通向自由的26个丢弃”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广泛转发。王星星也读了,但她觉得那样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无法想象。“过这样苛刻的生活方式会不会疯掉?越长大越觉得,人在性格上有一些不致命的不完美会给他人和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Fun。”

 

  这也代表了很多都市人的心理。买东西,既是享受追求物质的过程,也能帮助现代人缓解压力,带来很多乐趣。尽管囤积的物品太多、生存空间又太小,人们在是否丢弃之间苦苦挣扎,但人们越来越难停下囤积的脚步。

 

【编辑:马婷婷】